中国科技新亮点观察——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看科技创新生动实践

来源:国内热点网  发布时间:2023-02-23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神舟飞船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新时代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

  近日,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10周年座谈会在科技部举行。10年来,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已经建立并持续完善,系统刻画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全面反映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取得的丰硕成果,可以更好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亮点。

  科技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监测评价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为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调查,建立定期监测评估和滚动调整机制。”

衡水新闻网

  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科学技术统计调查制度和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掌握国家科学技术活动基本情况,监测和评价国家创新能力。”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是在科学、规范的统计调查基础上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安排,由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牵头负责,建立了包括18个部门在内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实施。”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介绍说。

  这是“着巡合影”图。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激发了创新的澎湃动力。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内暖意融融,一场隆重的颁奖大会2月17日在这里举办,何梁何利基金会向2021和2022年度获奖的112位杰出科学家颁出大奖。

  此次获奖人员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也有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生力军。他们中,最年长的已85岁,最年轻的仅37岁,平均年龄57.1岁,青年创新奖获奖人平均年龄42.4岁。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是2012年的1.8倍,稳居世界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由2012年的43人年提高到77人年。 参考消息网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此外,我国也更加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项目,涌现出一批世界顶尖科技人才。中国内地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增长到2022年的1169人。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二级巡视员关晓静表示,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离不开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

  据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3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

  这是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的模拟图像。新华社发(孙丰晓 摄)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研究经费稳步增长。2022年基础研究经费达到1951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为6.32%,连续稳定在6%以上。投入的增长,为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供了不竭动能。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强化 科技创新产出量质齐升

  眼下正是多地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在海拔约2000米的云南省富源县大山深处,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航天新气象公司建设的自动气象监测站,不断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气象信息。

  在富源县,“十里不同天”常被用来形容天气的变幻莫测。特别是暴雨、寒潮、大雾、冰雹等一些气象灾害,往往影响着村民们的收成。

  为此,航天新气象公司主动扛起企业创新主体责任,充分挖掘航天领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资源和能力,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承担了气象自动化站点的加密布局工作,有效提升了当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022年12月9日拍摄的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东航的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当前,企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比重达到76.9%,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正进一步巩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戎介绍,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技术创新企业数达到20.9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47.4%,比2016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网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的4.9万家增加至33万家,增长5.7倍。2021年有683家企业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榜单,在无人机、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领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的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7月1日摄)。新华社发(张敬宜 摄)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明确的同时,科技创新产出也呈现出量质齐升的特点。2021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是2012年的5.4倍,占世界比重为24.8%,比2012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专利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PCT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1.9万件增至2021年的6.96万件,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294亿元,是2012年的5.8倍。 新能源汽车网

  区域创新高地加快形成 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2年,中国有21个区域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其中,深圳—香港—广州(第2位)、北京(第3位)、上海—苏州(第6位)进入全球前10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高地,园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增长2.8倍;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10.1%增长至2021年的13.4%,提高3.3个百分点。

  这是在安徽淮北一处试验场准备试飞的无人机(2018年5月13日摄)。由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机载下投探空系统顺利完成试验,填补了国内利用大型无人设备开展气象探测的空白。新华社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供图)

张家口新闻网

  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持续监测评价显示,10年来,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9倍,净利润增长超过3.4倍,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数量从2012年的54家增长至2021年的97家。

  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自2013年起,我国连续发布英文版《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企业创新调查年鉴》等,多次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欧盟委员会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等国际机构开展实地交流。

  这是2021年5月26日拍摄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大城”已经启用的一期西园和二期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大城”是集科研、创新、生态于一体的区域教育高地、医疗高地和创新高地,以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安徽教育网

  邢怀滨表示,未来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将以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分析研究,准确及时反映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数据发布机制和信息化查询平台等工作,让创新调查成果成为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

编辑: 陈邦银

点燃“科创引擎” 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凤栖湖畔,科学城央。 这里坐落着重庆实验室的“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的“生力军”,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起点打造的金凤实验室。金凤实验室占地面积128亩,5栋楼呈U型布局,总建筑面更多

2023-02-23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跨境运力“加速度” 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光明网讯(记者 赵金悦)货物储存、集拼、装卸……重型集装箱卡车来回穿梭,一批一批的货物从车上卸下入库。前海是广东省深圳市跨境电商出口货物重要通道,前海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更多

2023-02-23

【走进区域看发展】小柠檬 大产业 重庆打造农品产业链“潼南样本”_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重庆2月22日讯(记者宋雅静 王岩)2月21日,“走进区域看发展 川渝奋楫谱新篇”采访团来到重庆潼南区,走访潼南柠檬产业,深入种植园、种苗繁育中心、精深加工代表企业,看小小柠檬更多

2023-02-23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从《诗经》中走来的淇河 再现诗意美景

与淇河相关的诗歌。人民网记者 刘微摄 历代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来到这里游玩观赏,诗兴大发。“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在我国第一部诗更多

2023-02-23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郑州登封观星台:石表寓精心 星台留古制

周公测景台 摄影 张雨晴 观星台景区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告成村,包含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两处天文文物。这里四季分明、农业发达、地理位置居中,是中国古代天文活动的中心。 周公测景更多

2023-02-23

高质量发展看广东|走进广东工业设计城 探寻我国工业设计产业转型升级新道路

中国经济网佛山2月22日讯(记者 秦佳鸣) 2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广东工业设计城更多

2023-02-23

跨国企业在中国|欧莱雅:科技赋能美妆 期待更多创新火花的碰撞

央视网消息 兰蔻、圣罗兰YSL、赫莲娜HR、阿玛尼......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皆为欧莱雅集团旗下所有。2月21日上午,“新时代新机遇——跨国企业在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欧莱雅北亚区总更多

2023-02-23

优化服务添动力 激发外贸新活力——2023开年稳外贸一线观察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题:优化服务添动力 激发外贸新活力——2023开年稳外贸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魏一骏 外贸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多

2023-02-23

跨国企业在中国|将总部设在上海的理由

如今,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891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以及531家外资研发中心云集上海,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带来生机与活力。 为何跨国企业纷纷将总部落子上海,并在这座城市深耕数十年?更多

2023-02-23

跨国企业在中国|欧莱雅:在中国走过了很长一段“美丽之旅”,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1997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欧莱雅中国的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拥有31个品牌,一个研发和创新中心,共有超过14000名员工。 编辑: 郑伟玲更多

2023-02-23

【跨国企业在中国】 “中国是保时捷的一个创新引擎 身在上海感到非常自豪”

中新网上海2月22日电 (记者 左宇坤)“上周四我刚从德国回来,飞机降落的时候看到上海非常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天气,我觉得回家的感觉真好。”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上海市更多

2023-02-23

【跨国企业在中国】“美丽经济”持续增长,欧莱雅如何在中国“美美与共”?

中新网上海2月22日电 (记者 左宇坤)凝聚着精湛工艺的的艺术华服,演绎着优雅神韵的高定香氛,在上海展览中心西馆,阿玛尼高定私藏香氛全球首展“时空浮游”正在上演。 阿玛尼是欧莱雅集更多

2023-02-23
友情链接: 每天活动线报 贵州辐源环保 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 北京市金融商贸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佰林建筑 成都锁业协会 宁波诚天液压 饮水机 常州市杰懋进出口有限公司 广西对外贸易经济学校 安全光幕 中国保健营养 健身器材 硅宝电子 民教网 传感器 传感器 中国彩虹文化 电动喷雾器 赵华国画作品 投资笔记 建筑变形缝 权游信息网 中翰仪器 厚壁钢管 电镀 老若尔文章软件站 现代牧业 服务器托管 长白山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