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分明就是“舌尖上的典籍”吧!

来源:国内热点网  发布时间:2023-02-12 

  今晚(2月12日)八点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六期,聚焦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典籍《齐民要术》,展现其对中国农学发展,以及农业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

  探寻中国农耕文明要义和起源

  感悟贾思勰笔下的“烟火气”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众多农学家不断总结生产经验,留下卷帙浩繁的农学典籍。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九十二篇,援引收录了北魏以前的相关古籍文献近二百种,内容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所有事项,是当时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农业科学知识集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后世奉为农书典范。 河北新闻网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将率先在开场戏剧中,引领观众探寻中国农耕文明要义和起源,体悟用五谷养育生命的先祖,如何顺天时、量地利,教天下之民以稼穑,让中华血脉代代相承,成就中华文明的赓续绵延。此外,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卫红,在访谈现场为观众解读《齐民要术》的重要价值与深刻内涵。

  “齐民”一般是指平民,也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老百姓;“要术”是指重要的生产技术和谋生方法。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就是说从农耕技术到酱油醋等农副产品的制作,只要和百姓维持生计有关的内容,他在书中皆有记载。曹幸穗表示:“《齐民要术》记载了很多先进的农业思想,比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体现了《齐民要术》在当时已经意识到农业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目前全世界所提倡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另外,书里也记载了很多非常实用的生产技术,都是目前我们还在使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还因记载了近三百种食品、菜品,成为众多读者眼中的“美食书”。例如,书中记载的“截饼”相当于现在的牛奶饼干;“炒鸡子”就是今天的家常菜炒鸡蛋。在戴卫红看来,留下这些生动记载的贾思勰,是一个热爱生活且富有烟火气的人,“他希望百姓们能够吃得很丰富,以民希望。”通过识读《齐民要术》,观众将看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扎根土地、重视农业,追求朴素美好生活的愿景。

  走进贾思勰立志笃行的一生

  戏剧舞台催泪演绎“贾家兄弟情”

  《齐民要术》是中国农学史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但历史上有关其作者的记载却只有书中署名的10个字——“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节目组向相关专家请教和讨论后,根据《齐民要术》所述内容,结合北魏的历史背景,对贾思勰的故事进行合理化创作,同时按照专家的推测增加了可能是贾思勰同族兄弟的北魏大臣贾思伯这一角色,又创造出了弟弟贾思有,把兄弟三人的感情与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传奇故事有机结合,巧妙地展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状况和技术。 望江新闻网

  戏剧演绎中,贾思勰、贾思伯、贾思有将分别由演员宁理、杜源、宿宇杰扮演。经由三位实力演员的精彩诠释,观众将通过一盘浓缩着丰富情感的“炒鸡蛋”,沉浸式感受贾家兄弟之情的传递,走进贾思勰立志笃行的一生。谈及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这部能够“教人吃饱饭”的典籍,宁理用“心存敬畏”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说,“我们不仅要体悟这部典籍中的精神,更应该总结先贤的智慧,传承中华优秀文脉。”

  《齐民要术》是中国文化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唐朝时期,它就传播到了日本及朝鲜半岛,约十八世纪又传到欧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农业思想与理念长期代表世界农学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也说明了,农耕文化是中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勤劳的中国人民始终在书写着历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为建设农业强国不断奋斗。正如蒙曼所说:“农业构筑了我们的文化基础,也构筑了我们的安全底线,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读典以明志,读典以笃行。今晚8点档,让我们随 CCTV-1《典籍里的中国》共同翻开《齐民要术》,汲取古代先民的农业开拓智慧,并从中汲取农耕文化的宝贵财富,砥砺前行、继往开来。

编辑: 詹子系

人民财评:汇聚发展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前行有底气,发展汇信心。开年以来,各地务实进取、提速冲刺拼经济。在江苏,印发“42条”政策措施,以“存量+增量”来共同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在北京,提出城市副中心将保持千亿元更多

2023-02-12

用辉煌成就激励青年自信自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更多

2023-02-12

求是网评论员: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2013年7月11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西柏坡。在同基层代表谈心时,一名干部直言:“百姓生活在逐渐提高,为什么感觉和我们的距离反而有点远了?”更多

2023-02-12

每个警察的手机里,都有一张不想让家人看见的照片

这是警察分享给家人的照片 “我刚执勤回来,穿可厚了” “看,今天食堂 有最爱吃的韭菜馅饺子” “单位附近的小猫可爱吧” 他们分享的有万物美好 也有某一刻的心情 不过 警察的手机相册更多

2023-02-12

全面“通关”后首个周末 内地旅客访港消费助经济复苏

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后的首个周末,大批内地旅客来港,到上水、尖沙咀等热门购物区“扫货”,更有首个“点对点旅行团”到港游玩,令香港的旅游及零售市道气氛更加活跃,也将更多

2023-02-12

我们的生活走出疫情,走进烟火气

三年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添堵、闹心,还有对未来的担忧,好在一切坏情绪正在成为过去。这几天,我们的心情仿佛仍然沉浸在尚未褪去的节日烟火气中。今年的“年”似乎拉长更多

2023-02-12

新华全媒+·强信心·开新局|重庆: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点亮沿江“夜经济”

⬆️2月9日晚,游客在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旁的小熊集市体验围炉煮茶。 今年以来,重庆发布多条政策措施鼓励夜间消费,不断调整优化业态、改善消费环境。重庆对多个特色夜市街区进更多

2023-02-12

大美非遗|六十载匠心独运 巧工做得琵琶来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素有“民乐之王”的美称,声音美妙,制作工序但繁杂。 今年77岁的苏州人李兆霖,从1962年底开始制作琵琶,至今已逾60年。李兆霖认为,琵琶更多

2023-02-12

新华全媒+丨从厂区到地头——河南化肥生产运输提速备春耕

↑2月8日,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柳河镇桃园关村一家农资超市,村民将购买的化肥运到三轮车上。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时值春耕备耕时节,河南统筹做好化肥生产、运输、销售、农技指导等更多

2023-02-12

消费热潮涌动 为中国经济复苏开好头

编辑: 王腾飞更多

2023-02-12

新华全媒+|寒夜中的铁路“守护者”

初春深夜,气温降至零度以下,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供电段平川西高铁接触网运行工区的8名职工,正坐在接触网作业车上,即将开始近4个小时的夜间检修作业。每到夜间,动车组更多

2023-02-12

抢抓农时万象“耕”新 全国冬小麦春管陆续展开

人民网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李栋)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全国冬小麦春管陆续展开,各地抢抓农时,不断夯实小麦稳产基础。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更多

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