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上山文化“摆渡人”

来源:国内热点网  发布时间:2023-02-10 

  守着上山一粒万年稻米,孜孜不倦让上山文化发扬光大;人如其名,踏踏实实做事,一心一意为民谋利……4个月前,“上山文化摆渡人”——浙江省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52岁。日前,中共浙江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徐利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礼赞楷模、学习榜样、凝聚力量。

  “你注视着那颗小小的稻米,从此一眼万年。古老的彩陶,显影出中华万年文明的足迹。一生悉付没有硝烟的战场,留下不灭的图腾,定影出信仰的红!”在这段2022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推选活动给予徐利民的颁奖词背后,是一个共产党员忠于信仰与使命的火热人生。

  守着万年稻米,心心念念上山 食品行业网

  2000年,上山文化首先发现于浦江县上山遗址,出土的数粒炭化稻米及大量混杂的稻壳、稻叶,成为一万年前稻作文化的实证。2006年11月,“上山文化”正式命名。

  可之后好些年,当地虽在保护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成果,但上山文化的影响力却未见扩大。“最大困难是什么?”2019年,徐利民就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后,首次到博物馆调研,就直奔问题而去。

  “缺钱,更缺人!”博物馆负责人把压力和盘托出:县里缺少用于研究和宣传的专项经费,也没有懂业务、会协调的工作主持人……没想到,徐利民不仅立刻协调了编制,着手商讨落实经费,还四处托人,辗转找到了袁隆平院士,为上山遗址博物馆题词,“上山文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2020年,徐利民向县委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联合上山文化遗址联盟的4市11县共同申遗。他几易其稿,绘制了一张跨越15年的路线图:2021年,申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5年,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26年,上山文化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到2035年力争申遗成功……

  上山文化遗址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这张路线图,徐利民比谁都记得清楚,一有机会就拿出来做推广。

  “他钟情上山,认为推广和发展上山文化是一辈子最值得做的事。”在浦江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方黎晨的回忆中,徐利民的热爱与坚持,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两年,上山文化遗址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慕名来考察,还有不少代表团来学习取经。只要有时间,他都亲自陪、亲自讲,各种数据、典故信手拈来,不少第一次见面的人还以为他是个考古研究员。

  2021年,一场名为“稻·源·启明”的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相继在浙江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展出。近200件上山文化早、中、晚期文物,是徐利民带着人一件一件精挑细选的,连布展的位置、字号的大小他都逐一核对。

  2022年8月,身体不舒服的徐利民仍奔波于北京、石家庄、杭州等地。在住院期间,他仍对上山文化念兹在兹,通过微信、电话回复信息、布置工作。弥留之际,他用虚弱的声音对身边亲人说:“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我不放心啊。” 青岛健康网

  徐利民的工作笔记中,留着一个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同滨教授的“春天之约”:他们约定,2021年的春天,要一起走遍上山文化的遗址。这一年,徐利民如约陪她走完了18处。如今,上山文化又新发现了2处遗址,但徐利民,却无法再陪着朋友们去走走看看了。

  让“不可能完成”的事业成为“可能”

  走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馆长张国萍几度哽咽:“这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徐利民的身影。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他突然从某一个地方跑出来,告诉我下一步该怎么做。”

  一项工作,有的地方领导想着负责三五年便换人了,不用太过认真。他却不,对上山文化,他有一股子痴劲儿,要让“不可能完成”的事业成为“可能”。徐利民常说:“这是祖先留下的珍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厦门时政网

  他每周都赴上山遗址调研踏勘,100余次请教走访专家学者。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下,上山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2020年11月,浦江县举办上山文化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前,徐利民与蒋乐平前往北京,请国内考古界泰斗严文明题词。

  “88岁高龄的严先生,因为疫情影响,不方便跟我们见面,我给严先生打了七八个电话,没有接。我当时都有点打退堂鼓了。”蒋乐平说。

  “严先生为上山出了不少力,我这里有上山当地老奶奶编的两把麦秆扇,让我代为转交呢。”徐利民并不准备放弃,想再等等。有心人,终不负,这一等,就等来了严先生同意在小区见面的回复。感动于徐利民的热情和执着,严文明欣然为上山题词——“远古中华第一村”。

  徐利民的爱人说,他眼里有上山,心里有上山,时时刻刻都想着上山。他的口袋里总是备着一张上山遗址地图,往哪里一趴,哪里就是会议室。他的办公室里,有关上山文化的书籍垒得像小山,微信朋友圈里时时可见有关上山遗址的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获悉噩耗,沉重叹息,评价徐利民为“执着推动上山遗址、上山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典范”。

  (本报记者 陆 健 本报见习记者 刘 习)

编辑: 郑伟玲

【我在现场】招聘会开到了家门口

【我在现场】 立春已过,天气依然有些清冷。一大早,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村委会的院坝里便开了锅——工厂招聘会开到村民家门口啦。 “有适合我的岗位吗?”村民郑传超挤更多

2023-02-10

2万元!从促农增收的新成绩单说起(话说新农村)

大年初六,云南省彝良县角奎镇寨子村村民徐超就和680多名老乡一起,乘坐有关部门组织的“务工专车”,踏上前往浙江的返岗之路。“早点出门,早点赚钱。”和徐超有着同样想法的乡亲不更多

2023-02-10

一键升级农事服务(乡村新事)

集成了补贴申领、农事服务、田块管理等服务的“种粮宝”手机软件,不断迭代升级,让浙江省嘉兴市农民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一机在手,就可以方便享受全链条综合性服务,种粮更轻松更多

2023-02-10

用好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各地区各部更多

2023-02-10

校地融合 学以精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天文大数据中心实验室里,分布式雷达数据中心正在形成月球正面三维成像;毫米波雷达实验室里,一条智能驾驶车端角雷达生产线正在试运营……走进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涌动的科更多

2023-02-10

九寨沟县的乡村振兴路(人民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春节期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游客众多。 桑吉五花海摄 返乡创业的藏族姑娘拉姆在表演锅庄舞。 九寨沟县委宣传部供图 九寨沟县黑河镇绕蜡村邮快驿站司机吴方正在维护车辆。 本报记者 戴更多

2023-02-10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成功出舱(科技自立自强·逐梦深空)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费俊龙成功出舱后挥手致意的画面。 费俊龙打开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 费俊龙开展舱外操作。 张陆结束出舱任务正在返回。 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刘芳摄更多

2023-02-10

“00后”青年延续千年“说春”民俗让非遗传承发展

中新网贵州石阡2月9日电 题:“00后”青年延续千年“说春”民俗让非遗传承发展 作者 周燕玲 贵州石阡“00后”青年封青海自13岁以来,每年立春节气前后都会担任半个月的“官”,与大众熟更多

2023-02-10

青春在一线闪光 大山里的年轻钢轨“女医生们”给钢轨做“B超”

早上7点半,雪后的大山里寒风刺骨,中铁郑州局月山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的4名年轻女探伤工,来到太焦铁路K374+300处,她们要用90分钟给山里3000米长的钢轨做“B超”。 “张悦和陈丽洁一台仪更多

2023-02-10

乡村医生 走过疫情寒冬

2023年春节刚过,在河北省平泉市小寺沟镇黑山口社区南仓子村,52岁的村医林玉才正忙着在村里进行每个季度一次的慢性病重点人群走访。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后,他更多

2023-02-10

风雪边关,庄严宣誓,6名新下连女兵的第一次巡逻

风雪边关,我们在界碑前庄严宣誓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苏海图哨所官兵巡逻侧记 ■王梦缘 古智萱 1月28日清晨,太阳从地平线跃出,万道霞光穿过云层,洒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苏海图哨所。更多

2023-02-10

社会工作者:搭起“连心桥”,让爱与帮助近在咫尺

【记者观察】 编者按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社工”,这个称呼日渐被大众所熟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群体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的角色。 截至2022年9月20日,全更多

2023-02-10